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简称“信智学院”),是学校顺应数字经济浪潮、推进“新财经战略”重点建设的核心院系。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兼具信息技术能力与财经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使命,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构建“教学-科研-产业”深度融合办学特色,为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组织架构与教学平台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商务系、信息管理系、数据科学系、互联网金融系、应用数学系6个基层教学组织,其中电子商务系获“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称号。为深化产教融合,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建有达内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两大特色学院;搭建优质实践教学平台,拥有网络实验室、AI智慧创新工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中心3个基础实验室及综合实训中心。其中,AI智慧创新工场获评“浙江省高校产教融合先进单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中心获批“浙江省‘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形成“信息技术为基、数据智能为核、财经应用为特色”的交叉融合型专业群,含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四大学科门类。
专业建设上,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统计学、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7个普通本科专业及1个人工智能微专业。其中,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同时是“浙江省首批新兴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为“省级重点专业”;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专业在2024年、2025年连续上榜“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学科建设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嘉兴市一流学科”,重点推进“智能系统与商务智能、数据科学与绿色创新”两个交叉方向建设,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学科支撑。
师资队伍与教学成果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良、潜心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教学科研及学生发展管理教师1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9人,13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3人获浙江财经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
教师团队深耕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丰硕。《统计与统计软件应用》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另有8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编写省新形态教材、省“十四五”规划教材4部;获立省实验教学项目、教改项目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项;12名教师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省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奖。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院科研氛围浓郁,学术成果突出。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课题近百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TOP类1篇、一级A类32篇;出版专著9部。
学院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依托“数字化改革研究院”、“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两大校级智库,承接企事业单位咨询服务项目20项,11份咨询建议获政府采纳或批示;成立“海宁市电子商务研究院”和“海宁市农村电子商务学院”,编写农村电商培训教材4部,累计培训农村电商人才2330余人,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院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近五年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1项,校级科研项目104项。在三创赛、程序设计竞赛、统计建模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高等数学竞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310项。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多人入职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近10%,创业率近5%;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社会对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等评价较好,多个专业的平均薪酬位居前列。
未来,信智学院将持续深化“四新”建设和“新财经战略”融合,以更高标准推进学科、专业与师资建设,努力建成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期待有志学子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