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是是教学改革力量的微观彰显,突出对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全面客观地反映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信息分院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度获得三项院级教学成果奖。
成定平、姚建荣、翁文庆、曲著伟、应可珍、徐朝晖、陈小娟等老师完成的《“校企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2015年度东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对信息分院2010年以来的专业建设成效进行了系统总结,其最大的特色是以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和区域产业政策为依据,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明晰了信息技术人才的市场定位和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以建设专业的特色方向为突破口确定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施方案,实行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教学组织体系,实施了以校内综合实训与企业实习相配合的技能培养教学手段,与企业合作举办服务外包培训班来完成岗前培训,确保了毕业生顺利走上信息技术岗位,探索出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
该成果解决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问题:一是根据信息技术岗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解决专业定位的“同质化”问题;二是在教学组织中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关门办学”问题;三是为学生走上信息技术工作岗位搭建通道,解决学生就业的“盲目化”问题。
信息分院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上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学校育人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的人才较多地进入到专业契合度高、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学生就业质量和薪酬水平高,发展提升空间大,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较多的熟悉岗位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
应可珍、姚建荣、周家地、王懿、张全贤等老师完成的《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持续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获2015年度东方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对信息分院电子商务专业自2011年以来开展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进行了具体总结,其最大特色是形成了“课内+课外”的完整的实践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初步构建了多方位的学生实践平台,在实践内容上通过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综合专业实训、创新创业项目和校企合作等项目实现实践内容上的协同,通过各年级由浅至深地安排实践活动实现实践环节上的协同。
通过该成果,首先可将电子商务运营训练全方位地贯彻到各类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具象地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具体流程及其特点,并熟悉常见的电商运营平台;其次可使学生系统性地通过社团、竞赛的锻炼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更有创造力地参与各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动;再次通过校企合作,及时掌握当前行业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电子商务系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培养特色,学生以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所认可,多年来就业情况一直居于前茅,在个人薪酬水平发展和职业发展提升空间上优势突出,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陈庆仙,成定平,牛宝国等老师完成的《数学分析》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改革获2015年度东方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成果通过调整教学任务侧重点,教学方式多样化,建立“课堂教学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教学互动模式,调整课程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数学分析》课堂进行改革探索。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数学分析》课程传统授课中,“理论类课程教学互动难”的问题。
“课堂教学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教学互动模式是本次成果的创新点。该模式利用学生对于成绩的敏感来刺激学生主动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但班级人数过多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所以要建立““课堂教学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是通过以“得分组”为代表的课堂互动来落实各种教学方式。作为“得分组”的学生,他们要获得好的平时成绩,就必须在课前做些准备,课前准备越足,听课效率越高,在课堂问答和习题解答方面也会具备一定的底气,课堂上的精神状态自然不一样,自然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营造紧张并且充满竞争和个人成长的的课堂气氛。
对14级统计班的问卷调查发现,93%左右的学生认为“轮到得分组时候课堂学习效率会高一些”,72%左右的学生认为“轮到自己是得分组时一般要做些课前准备的”。设置“得分组”是“大班授课结合团队考核”的主要措施,问卷调查显示这个措施对学生课前课后的主动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通过对12,13,14三个年级的《数学分析》课程期末卷面成绩对比分析发现13和14级学生的整体成绩优与未实施教学改革的12级统计班,特别是优秀率有明显和稳定的提高。这说明本次教改对学生学业成长方面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对中等程度的学生的正面影响最大。